立德树人是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以“他律”激活“自律”内生动力,全面推进学校工作“过程一流”、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增量一流”是立德树人的攀大答卷,也是新时代攀大落实“三全育人”“十大育人体系”的工作主线。自2020年12月30日学校发文将“自律攀大人”作为校园文化特色品牌创建以来,全体师生身在三线、对标一流,“自律自觉自强”品格融入师生的思想、行为和气质,促成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和办学业绩。为进一步健全“自律攀大人”过程一流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持续提升立德树人实效,在学校日常工作基础上,特做如下强调。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领悟习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践行“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战略要求,落实“关键在过程,一流可达成;靠人更靠己,自律是根本”的攀大教师职业发展、学生成长成才理念,打造“自律攀大人”品牌,不断完善过程一流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凝共识、聚合力、创特色,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以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一流深化应用型一流大学建设。
二、工作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不只科研一流这一种。对广大“二本”高校来说,把学生培养成各个层级的优秀接班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具有普遍意义。人才培养工作过程本身的一流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关键。新时代攀大要敢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一流的示范,提高标准、优化机制、统筹力量、整合资源、持续发力,以增量一流的业绩全面提升学校特色优势、社会声誉和办学影响力。
(一)树牢一流理念。坚持理念先行,充分解码和激活师生“追求卓越”“把优秀作为习惯”离不开“过程一流”的意识和认知,使“自律根本、过程一流”成为学生成长成才、教师“立人达人”和学校爬坡过坎、换道超车的思想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健全一流体系。夯实一流平台、升级课程结构、优化评价体系、打造质量文化、浓郁一流氛围、夯实品牌底色,构建德智体美劳互融互促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现代文明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自律攀大人”。
(三)构建一流模式。“自律”引领人才培养全方位、全过程和各方面,学校领导、老师、学生全发力,教学、科研、实践、文化等方面全展示,十大育人体系全融通,“自律”内涵和“一流”标准升华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的创新改革,并外化为师生的行动自觉和行为习惯。
(四)强化一流支撑。突出人才培养首要职能,以更多的“贡嘎”学科、“天府”人才、重大成果、科教产教融合项目支撑人才培养“过程一流”,实现人才资源、学术资源、科研资源和硬件资源向育人资源有效转化,为育人“增量一流”提供更多更优学习载体、实践空间、发展平台。
(五)彰显一流增量。攀大成为学生自觉“修炼”的策源地、“华丽蝶变”的“助跑器”、补给站。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增量”一流,人格品行、职业发展和校友社会认可度巩固提升。重点打造“‘自律攀大人’过程一流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教学改革项目,争取获得下届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大奖,各领域各单位的育人实践典型和教研教改成果纷纷涌现。
三、工作任务
(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集中体现,是教职员工组织人才培养活动的基本依据。要完善从大一到大四(大五)递进式培养方案,健全各有侧重、有机衔接、融会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攀豆儿”的大学“成绩”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度、持久度,但首先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密切相关。要适度设定“跳起摸高”的人才培养目标并逐年提高,牵引优秀学生的成长。
要密切关注和积极回应、有效衔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高标准”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明确、细化本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把培养要求具体落实到每门课程和各教学环节之中,实现对培养目标的全面支撑。以“家国情怀、现代文明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标为导向,推进知识体系更新、课程资源体系更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法革新,将“过程一流”和“增量一流”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紧扣“艰苦奋斗、自律自强”这一“三线精神”内核和攀大自律基因,弘扬奉献边疆、应用为先的优良传统,深化朴实、睿智的应用型、复合型一流人才的培养。
(二)优化课程结构体系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影响学生发展最直接的中介和变量,课程质量直接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
要以国家级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专业认证、教育部“四新”建设项目为目标,抓好专业核心课程,培育课程建设质量文化。突出“数字+专业(课程)”和“绿色+专业(课程)”发展方向,在相应专业人才培养的细分领域、交叉区域细化目标定位,围绕目标配置资源。突出解决区域产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导向,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将产业实际项目、实际案例转化为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统筹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根据各年级学生不同的认知特点、知识结构,制定实施现代文明人格、法治素养递进培养方案,分年级、不断线、全覆盖地递进式开设“自律”养成类通识课程,打造一批通识类金课。重点建设少而精的教改项目,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机制、新模式和新举措,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研究水平。
(三)加强“卓越”师资建设
“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大师者,倾心从教、倾情爱生、争为人师,大先生也。人人皆笃行一流之育人过程,遂成一流之特色大学。
要引导老师们结合本单位、本专业、本教研室实际,细化《攀大教师自律誓词及释义》的具体内涵,弘扬高尚师德,“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健全教师评价、激励机制,不断优化“自律攀大人”荣誉体系,让攀大教师安心扎根讲台、潜心育人,做学生良师益友;开展“我最喜爱的教师”“攀大自律好老师”等学生评选活动,浓厚尊师重教氛围。努力克服“工科理科化”等问题,推进“教授进车间、博士下一线”,从生产实际中获取真知,将学术工作落实到技术应用,持续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培育双师双能型教师。落实专职辅导员“双线”晋升要求,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将一流的治理能力、服务标准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相结合,及时了解和回应学生诉求,做学生学习、生活的贴心人,护航学生成长成才。
(四)升华“增量”评价标准
能够以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一流,实现学生的素质持续成长和“增量一流”,让学生爱党爱国、踏实肯干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建功立业,攀大就是办好了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就是本科人才培养的一流大学。
过程一流是实现增量一流的前提和保证,各单位要针对过程一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工作标准,积极构建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一流”指标体系。制定、完善学生“进出口”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科学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应届毕业生综合素质“增值”测评,开展年度学情和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分析。基于测评、评价结果,不断完善“过程一流”落实机制,有效激活育人主体责任、全面形成育人合力;“倒逼”学生努力、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彰显自律攀大人过程一流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隐性成效。
(五)推进“五育”并举共融
“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以自律为切入口推动五育并举,走向五育共荣、五育共美,是回答“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攀大答案。
持续以“四位一体”提升党建引领立德树人水平(即从领悟指示、设计载体、夯实基础、过程一流四个维度,实现党建工作对立德树人工作的引领保障),完善共同参与、协同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以自律推动五育并举,健全“十大育人体系”,实现以德律心、以智启慧、以体强身、以美益情、以劳促知。按照《“立德树人过程一流”思想政治理论课分级递进式教学改革方案》,形成针对性、实效性更强的问题导向式思政课专题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思政理论课教学水平,帮助优秀学生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贯通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挖掘各学科德育资源,实现德育与智育的融合统一。落实《“自律攀大人”学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自律攀大人”体育教育实施方案》,制定《“自律攀大人”美育教育实施方案》,将审美教育、劳动教育和体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筑起五育并举生态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提升以规矩意识为基础的学生法治素养,深化自律特色的廉洁教育,丰富人才培养“自律”特质。
(六)涵养“自律”校风学风
“一所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长。”校风、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和精神之源。
制定、发布《自律有点甜》(攀大学子自律誓词及释义),涵养自律自觉自强的人文校风,激发学生内生动力。以“成就人生从自律开始”主题教育为龙头,开展“自律”先进集体、优秀个人评选、“自律的青春最美丽”优标事迹分享会和“自律擂主”遴选等系列活动。对“自律攀豆儿”“校园达人”等特色榜样,由书记颁奖、校长授位,最大化教育效果。深化入学、毕业入职前的自律专题教育,实现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同日常教育有效衔接。丰富“自律•青春”团学工作品牌,塑造具有独特“自律”气质的攀大青年。
(七)构建主题实践长效机制
“‘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实践育人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淬炼青春,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是新时代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鲜明要求。
要完善“自律”主题实践协调运行机制,拓展育人空间,延长培养链条。持续推进课外实践活动课程化和学分制改革,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发挥青马工程班、方毅·红班、方毅·钛班示范引领作用,以“自律”为主题,深化“大学生讲思政课”、寒暑假社会实践和调研活动,争取1-2项“大学生讲思政课”省级一等奖,培育1-2项“挑战杯”国家级奖,打造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国家级优秀团队。
(八)健全“自律攀大人”文明校园建设制度
校园文明建设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对提升师德师风、提高学生素养、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有着重要的意义。“文化创造的价值,往往不是通过自身来体现的,而是通过文化渗透其中的人和事物的增值效益来体现的。”
要完善“自律”特色文化建设制度,压实职责分工,完善自律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精神文化建设机制,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三线精神”中的自律元素,以文化人、学以成人。注重加强校园环境中的“自律”文化元素设计,创新校园环境的文化表达,建成用好“自律馆”,深化“文明馆”自律内涵建设。围绕“自律”文化内涵优化校区、校门、楼宇、广场、道路等命名,提升校园建筑文化内涵。突出节能低碳、绿色环保理念,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提升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等场馆服务功能,建设校园书店,构建“浸润式”自律文化育人环境,打造特色校园文化育人高地,力争创成全国文明校园。
(九)擦亮“自律攀大人”品牌底色
“自律攀大人”过程一流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是着眼于立德树人主旨引领缺乏、主线贯穿不够、“载体”浸润不足等问题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实践,既是攀大人才培养新格局,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思路、新方法。
要加强经验总结、推广,通过高校互鉴、同行交流、媒体报道等多种渠道,扩大“自律攀大人”品牌影响。以40周年校庆和创建文明校园为契机,总结办学成绩和经验,凝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过程一流为落实机制的应用型一流人才培养成绩,向《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重要媒体投稿。依托“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以“自律”为主题,举办、承办全省思政课程教研会议。举办“‘自律攀大人’过程一流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党的自我革命精神与大学生自律品格养成教育”“落实立德树人使命与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等高规格研讨会议;汇编会议文集,固化改革成果,扩大社会影响,提升“自律攀大人”品牌的知名度。
(十)做实理论引领支撑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武器,“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持续开展“自律攀大人”理论研究是深化认识、凝聚共识、统一行动的基础。要统筹全校研究力量,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相关理论团队的力量,聚焦自律内涵、自律品格养成、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和“自律”融入教育教学等专题,有组织确定研究选题,研究任务分工到人,加强集体研讨,申报省市级以上科研和教研课题,形成系列研究成果并发表(出版)。